年近百岁的香港商人李嘉诚在经历港口交易一事后,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,而面对外界舆论铺天盖地的争议,他却只字未提,究竟是有意淡化此事?还是另做打算?长和集团又该何去何从呢?
据《南方都市报》报道,李嘉诚基金会与新加坡国际投资公司淡马锡旗下信托基金会联合,将一项肿瘤临床试验引入新加坡。虽然李嘉诚是以录制短片的形式出镜,但这也是在港口交易风波后,李嘉诚本人的首次公开亮相。
这次露面,李嘉诚只是中规中矩地介绍该项目,并未做一点额外的表态,似乎在有意淡化港口交易一事。
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该交易进行审查之后,长和集团与美国贝莱德集团就全球范围内的港口交易能否达成,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,而是法律问题。
如果李嘉诚一开始要把夹在中美之间的港口问题当作“烫手山芋”抛给贝莱德集团,那么现在也是一样的,至少官方摁下暂停键,全部事宜都有种听天由命的感觉,长和集团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确实不大。
这件事看似进入沉寂期,但中美博弈却并未暂停,尤其是当特朗普所谓的“解放日”真正来临时,全球航运该如何发展,就成了各国所关心的议题。
在特朗普“对等关税”的政策下,亚洲多数国家被集火。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,要被征收54%的关税,日韩分别在25、24%,东盟也难逃一刀。企业为保证在美国市场内短期竞争力不打折扣,肯定要在运输方面多做努力,而关键的巴拿马运河港口若掌握在美方手中,只会被再次抬高成本。
这么一来,长和手中的关键港口就成了许多国家的香饽饽,敢争抢的也未必只有贝莱德集团。
只是大家需要考虑到入股巴拿马运河项目所要承担的政治风险,毕竟特朗普是一个买不到,就敢生抢的主儿,这或许也是李嘉诚急于出手的原因之一。
当然,这并不是李嘉诚可以损害国家利益的理由。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中,许多中企都在做着各式各样的努力,有的忍辱负重、卧薪尝胆,有的则是奋起反击,绝不低头。企业出海经商,并不意味着就要与国际资本沆瀣一气,可以做“数典忘祖”的买卖。
从李泽楷率领盈科从长和集团剥离业务来看,李家还是很乐意继续留在中国做生意的,但这件事不能被有意淡化,粉饰虚张。长和集团必须就此事,有一个态度鲜明,立场坚定地表态以正视听才行。不然,寒心的不仅仅是关注此事的民众,还有许多切身为中国利益而坚挺的民企。
眼前,正处于中美博弈的关键阶段,特朗普任期四年内,指不定还有多少剑走偏锋、出其不意的招数。对于我们而言,政府、企业、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,此时也正是中国完成经济转型,扩大辐射影响的关键时期。
中美之间的较量不仅仅局限在两国本土,是在全球各地区之间的博弈,美洲、非洲的“南方国家”更是重点。
如何赢得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,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一道时代考题。